地理 | 我聽到涅瓦河的發(fā)音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特約撰稿 李宗陶 日期: 2018-01-03

從20年代開始,蘇聯(lián) 《青年近衛(wèi)軍》 雜志的編輯就有困惑:為什么這么多女學(xué)生和女工人寫信來,表達(dá)對阿赫瑪托娃的詩歌“感到親切”,而她根本不是共產(chǎn)黨員!連最政治正確的官員也不得不承認(rèn)這個事實——在三四十年代,當(dāng)他們從一些被劃為“人民公敵”的知識分子家里查抄出上千本書時,總是偷偷把阿赫瑪托娃和古米廖夫的詩集占為己有

彼得大帝在芬蘭灣這片三角洲上建造圣彼得堡時,心中想的是老歐洲。如他所愿,44座島上林立著一部歐洲建筑史,而它的93條水路,滋養(yǎng)著一部俄羅斯文學(xué)史。

拉斯柯尼科夫順著運河的堤岸走,走到橋邊,站住了,突然轉(zhuǎn)彎上了橋,往干草市場走去。他貪婪地左顧右盼,凝神端詳每一樣?xùn)|西,可無論看什么都不能集中注意力;一切都從他眼前一晃而過?!霸龠^一個星期,再過一個月,就要把我關(guān)在囚車?yán)?,從這座橋上經(jīng)過,被押解到什么地方去,到那時候我會怎樣看這條運河呢?——要是能記住它就好了?!?/p>

陀思妥耶夫斯基《罪與罰》,第四章。寫的是格里博耶多夫運河,筆直流過老城區(qū)。河水墨青,河上21座橋,站在最別致的幾處,隨手一拍都是明信片。干草市場是從前貧民交易干草、木柴、牛馬的地方,現(xiàn)在叫干草廣場(Sennaya Ploshchad),設(shè)有地鐵站,三條線路在此交匯。2017年4月3日下午,一列藍(lán)色地鐵從干草廣場站開往技術(shù)學(xué)院站,一節(jié)車廂爆炸,14死,五十多傷。警察很快逮捕了十個小伙子,他們涉嫌參加了國際恐怖組織。

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干草廣場附近的幾棟公寓里住過。這一帶曾是他的,也是普希金、果戈理的地盤。那些橋與河,自然而然帶進(jìn)《青銅騎士》、《套中人》、《窮人》、《白夜》里。

在安娜·阿赫瑪托娃的《安魂曲》里,“涅瓦河煙霧茫茫,太陽黯淡”。

涅瓦河寬度似江,城中運河也比威尼斯的大一號,橋因此寬些,子夜還有開橋表演。路過碼頭望見:凌晨1點上船,河上繞行1小時40分鐘,看三一主教橋、鑄造廠橋、布爾什奧克丁斯基橋打開通船,900盧布?!耙话賶K!”攬生意的小伙子沖中國人豎起一根食指。

安娜·阿赫瑪托娃故居鑄造廠大街53號(Литейный просп. 53)就在河邊,河名有好些叫法:Фонтанка(豐坦卡河),fountain(噴泉河),中國人叫它放蕩河。

這本是尼古拉·普寧和安娜·阿連斯的家。阿連斯是海軍上將的女兒,嫁給了藝術(shù)評論家、冬宮策展人普寧。1913-1938年,普寧策劃了許多展覽,其中最重要的是1932年在國家博物館舉行的“十五年間蘇聯(lián)藝術(shù)家展”,涵蓋了1917-1932年間的俄羅斯先鋒藝術(shù)家,像菲洛諾夫、塔特林、波波娃、羅欽科等等,還有獨占一個展廳的馬列維奇。馬列維奇1915年創(chuàng)作的《黑色方塊》、《動態(tài)的至上主義》,歷經(jīng)百年,先鋒依舊。

在一個過道的角落里,有一個圓桶形木箱,箱子一端是阿赫瑪托娃與第一任丈夫尼古拉?古米廖夫和兒子列夫?古米廖夫的合影,挨著幾張殘缺的地圖。

2017年2月,英國皇家藝術(shù)研究院在倫敦再現(xiàn)了這場藝術(shù)展,向百年前的一場革命,也向因“謀劃反蘇”罪名被捕、最后死在沃爾庫塔勞改營的普寧致敬。普寧的作為,部分因檔案遲遲解秘不為人知,部分為情人阿赫瑪托娃的光芒所掩。

1925 年 11 月,阿赫瑪托娃搬進(jìn)鑄造廠大街53號。普寧、兩個安娜和她們的孩子組成一個家庭,新來的安娜為她的房間付租金。阿赫瑪托娃不是第一次過三邊生活。1922年夏天,她住在先鋒藝術(shù)家、音樂家阿圖爾·盧里耶家里,與另一個女人共享一個情人。在生命的不同階段,她與她的男主角總是分頭各有別人。

阿赫瑪托娃與普寧的戀情發(fā)生在1922年9月。1914年他們就相識,有信件表明,在這段關(guān)系里,主動的是女方。搬進(jìn)來之前,她與普寧簽訂了一份婚約,附帶“我同意尼·尼·普寧同別的女人生孩子”的條款。

俄國女子在愛情降臨時是相當(dāng)果敢的,而男性通?!脦滋烨霸诿魉箍税菰L的作家斯維特蘭娜·阿列克謝耶維奇的話——只負(fù)責(zé)浪漫和感覺的部分。剩下的部分,在阿赫瑪托娃這里,變成了詩。

怎樣形容阿赫瑪托娃年輕時的以情愛為氧氣都不過分。愛的驚慌、甜蜜、嫉妒、憂傷、爭吵和懊悔都是她的主題。

普寧戲稱她為“皇村級別的詩人”——從1歲到16歲,阿赫瑪托娃生活在皇村,那也是普希金出生和成長之地。大詩人亞歷山大·勃洛克與她互相傾慕,亦含蓄指出:“她寫詩似乎是站在一個男人面前,而詩人,應(yīng)該站在上帝面前。”

穿過花園小徑,走近這棟建于18世紀(jì)的Fountain Dom,一路新綠。路邊一架蒙著塑料紙的鋼琴,旁邊立塊牌子,上面有故居紀(jì)念館的縮寫,牌子上寫:這臺鋼琴非常老了,你可以坐在這里彈奏,但不要損壞它。

從進(jìn)門處的大衣、小包、旅行箱、穿衣鏡、油燈、雨傘和鑰匙串開始,昔日重現(xiàn)。

她有著驚人的美貌。身長5英尺11英寸,烏黑的秀發(fā),白皙的皮膚,雪豹似的淺灰藍(lán)色的眼眸,身材苗條,體態(tài)令人難以置信地柔軟輕盈。在阿米迪奧·莫迪里阿尼(1884-1920)開創(chuàng)先例的半個世紀(jì)里,無數(shù)藝術(shù)家為她作素描、彩繪、鑄像、雕塑、攝影。至于獻(xiàn)給她的詩歌,合起來比她自己的全部作品為數(shù)更多。

這是約瑟夫·布羅茨基眼中的阿赫瑪托娃。5英尺11英寸,整整1米8,大衣夠長??墒牵谒鄽q住過的鄉(xiāng)下,比如斯列普涅沃的夫家莊園,鄰居們覺得她像嚴(yán)肅的見習(xí)修女,四肢骨瘦如柴,一雙大眼睛毫無笑意,一點也不漂亮。婆家人覺得她的長相外國味太濃,老仆人稱她為法國女人,當(dāng)?shù)卮彘L認(rèn)為她是埃及人,而阿赫瑪托娃自己說,我是成吉思汗的后代。

阿赫瑪托娃入住三年后,惟一的兒子列夫·古米廖夫也搬來住。男孩正上中學(xué)。那張流傳很廣的三人合照原來那么小那么舊,躲在角落里,旁邊是蝕了邊角的舊地圖——尼古拉·古米廖夫一生不羈愛云游。

14歲,在皇村,她第一次見到“灰眼睛男孩”古米廖夫,“又高又瘦,臉長長的,蒜翹鼻子,死氣沉沉的樣子,看上去還很高傲。”可在留存的照片上,古米廖夫看起來比她后來遇到的任何一個男人都要相貌堂堂。

幾天后,我在特維爾大街一家亞美尼亞咖啡館里見到了莫斯科大學(xué)亞非學(xué)院的副教授尤莉亞(Юлия Дрейзис,Yulia Dreyzis,中文名鄧月娘),她精研詩歌,教授中國文學(xué)。去年,她翻譯的余華長篇小說《兄弟》在俄羅斯出版。在白銀時代璀燦的詩人譜系里,她偏愛尼古拉·古米廖夫:“我覺得他非常特別,而且他一直對東方懷有興趣??赡芪覑凵现袊幕?,就是從愛上古米廖夫的詩歌開始的?!?/p>

尼古拉·普寧

17歲的古米廖夫第一眼就愛上了阿赫瑪托娃,苦追7年,熾熱程度隨著年份下降。就在結(jié)婚前一年,古米廖夫還為了另一個姑娘跟人決斗。1910年,兩個人在基輔附近小鎮(zhèn)上的尼古拉耶夫教堂舉行婚禮(娘家人不看好,一個都沒來),隨后去巴黎度蜜月?;楹蟮谝粋€圣誕節(jié),他送她的禮物是:一盒罩著鮮花般織物的絲襪,一瓶柯蒂香水,兩磅克拉夫特巧克力,一把玳瑁梳子和一本特里斯坦·科比埃的《黃色的愛情》。當(dāng)時他人在非洲。就在那個圣誕節(jié)前,阿赫瑪托娃寫出了她最有名的詩作之一《灰眼睛的君王》。

古米廖夫不停地離家遠(yuǎn)行,阿赫瑪托娃不停地寫詩,1912年出版了第一本詩集《黃昏》。古米廖夫同樣熱愛詩歌,跟妻子和“第一車間”的同道們——曼德爾施塔姆、津克維奇、納爾布特等等——共同確立了阿克梅派的美學(xué)原則。然而,對他來說,比起皇村的詩歌沙龍,異國旅行和探險要有趣得多。

他到埃及和東非的第一次探險是跟著騾隊去的,歸來時皮膚黝黑,身披獸皮。第二次旅行是到阿比西尼亞(今埃塞俄比亞)和索馬里半島,有科學(xué)院的部分資助,拍下迷人的照片;他見到了未來的皇帝海爾·塞拉西,在烈日下橫渡鱷魚出沒的青尼羅河……他還到過撒哈拉大沙漠、尼羅河、馬達(dá)加斯加、地中海和拉丁美洲的安得列斯群島。

在倫敦,古米廖夫結(jié)識了大英博物館的東方學(xué)家、中國詩歌翻譯家阿瑟·韋利(Arthur Waley)。他留在倫敦的筆記本上,抄著一長串書名,有正在讀的,有打算借的,全是關(guān)于東方文學(xué)的著述和譯著。7月,他到了巴黎,停留半年之久,受同在巴黎的俄國畫家岡察洛娃和拉里奧諾夫夫婦影響,愈發(fā)被東方文化迷住。

這時候,他讀到法國女詩人、當(dāng)時已是法蘭西院士的茱迪特·戈蒂耶的一本詩集:《玉書》。茱迪特的父親是法國大詩人特奧菲爾·戈蒂耶,三年前古米廖夫曾將他的代表作《琺瑯和雕玉》譯成俄語出版。

戈蒂耶先生家里,供養(yǎng)著一位名叫丁敦齡的中國人。丁敦齡是山西平陽府秀才,輾轉(zhuǎn)流落巴黎,機(jī)緣巧合成為戈府兩位小姐的中文老師。他教她們講漢語,寫漢字,吟誦中國詩歌,查《康熙字典》。

《玉書》的71首法譯漢詩中,有一首叫《瓷亭》,很可能是茱迪特將李白的兩首詩《題元丹山居》和《江南春懷》合譯而成的,頗能滿足古米廖夫?qū)χ袊南胂?,被他轉(zhuǎn)譯成俄文,且用來命名自己從英、法漢詩譯本轉(zhuǎn)譯的詩集。

古米廖夫的《瓷亭》選譯的11首中國詩里,直接從《玉書》來的還有4首:李白的《江上吟》、張若虛的《春江花月夜》、杜甫的《秋笛》和《茅屋為秋風(fēng)所破歌》。月娘說,以《瓷亭》為例,無論茱迪特還是古米廖夫,都不知陶是中國人的姓氏,以為是陶器。所以,大體說來,這些譯詩跟李白原作幾乎沒有什么關(guān)系——與其說是翻譯,不如說是他們獨具匠心的改寫。

來看語言變戲法。李白的《江上吟》——

木蘭之枻沙棠舟,玉蕭金管坐兩頭。

美酒樽中置千斛,載妓隨波任去留。

仙人有待乘黃鶴,??蜔o心隨白鷗。

屈平詞賦懸日月,楚王臺榭空山丘。

興酣落筆搖五岳,詩成笑傲凌滄洲。

功名富貴若長在,漢水亦應(yīng)西北流。

將古米廖夫從法語到俄語的《江上吟》回譯成中文:

我有紅木造的船,有用玉制成的笛管。

就像水能洗掉絲綢上的污點,酒會消解心頭的煩愁。

一個人若有好酒、快船,

有可愛的女人相伴,夫復(fù)何求?

地地道道像個神仙。

月娘輕推一扇小門,順著光影,我像探案一樣拼出一小塊綿延一個多世紀(jì)的東詩西漸圖,也是對人類心靈在何種波長上能產(chǎn)生共振,而文化又是怎樣在誤讀中離散和生成的一次勘探。

這所大房子里,沒有語音導(dǎo)覽,只能憑每張書桌上擺的、墻上掛的照片,以及周圍陳設(shè)與以塞亞·伯林描寫的重合度,來猜測阿赫瑪托娃的領(lǐng)地——

她有一個看得見庭院的小房間,空蕩蕩的,地板上沒有地毯,窗戶上沒有窗簾,只有一張小桌子,三四把椅子,一只木箱子,一個沙發(fā),火爐上方是一張阿赫瑪托娃的畫像。

木箱在,畫像也在,是1911年莫迪利阿尼在巴黎為她畫的裸體素描,只幾根線條,一顆低垂的頭。畫架上還有一幅躺著的女主人油畫。桌子很小,上面的臺燈、鬧鐘、風(fēng)景畫、茶杯、相框都很小。相框里,是她與一生密友瓦麗婭的合影。此外,有一具立式自鳴鐘,一面印有很多人頭像的大鏡子——勃洛克、曼德爾施塔姆、帕斯捷爾納克、茨維塔耶娃、皮里尼亞克、布爾加科夫、古米廖夫……她為他們每一位寫過詩,多半是悼亡詩。

在巴黎發(fā)黑的霧中,

肯定又是莫迪利阿尼

悄悄地尾隨我。

他有一種不幸的素質(zhì)

將混亂帶進(jìn)我的夢中,

也要為我的諸多災(zāi)難負(fù)責(zé)。

阿赫瑪托娃和古米廖夫的兒子列夫·古米廖夫

另一個房間里,有一張鉛筆素描支在畫架上,畫的是滿頭卷發(fā)的普希金,下面署著“格拉夫· B·馬塔,1899”。十月革命以后,阿赫瑪托娃在農(nóng)學(xué)院圖書館工作,搬來時正懷著濃厚興趣,開始研究普希金的生平與創(chuàng)作。

在那些公用空間,或別的房間里,有阿赫瑪托娃跟普寧的合影,有兩個安娜的合影,有普寧、阿連斯跟女兒伊琳娜的合影,有阿赫瑪托娃跟伊琳娜的合影,有伊琳娜抱著玩具猴的樣子——這只毛絨絨的大嘴猴,就坐在客廳酒紅色布質(zhì)沙發(fā)上。

阿赫瑪托娃去世前說,這世上有三個人稱我為“你”——瓦麗婭、伊琳娜、伊琳娜的女兒。是伊琳娜的女兒——普寧的外孫女,也叫安娜,陪她走過最后的日子。

她住在這里,離開了第二任丈夫希列伊科,可還關(guān)心他,偶爾會住到他留在彼得堡的房子里,或去莫斯科看他。她也很舍得花時間協(xié)助古米廖夫的第二位妻子撰寫亡夫的回憶錄。1938年正式跟普寧分手,她并沒搬出去,只是跟另一位安娜調(diào)換了房間。1952 年,這棟樓被國家征用為北極研究所,她才離開,晚年住在科馬羅沃的作家之家……我忽然意識到,無論在彼得堡還是莫斯科,她從來沒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,一個房間。她只是被苦難推著,從一個男人到下一個男人,終于站在上帝跟前。

過道里有面墻,糊著1930-1940年代的《真理報》,一直伸到天花板。報上有模糊照片,位置都高,須仰頭辨認(rèn):斯大林、赫魯曉夫、丘吉爾、羅斯福……最多的還是斯大林開會講話的樣子。在有些部分,報紙朽落,露出原先的墻面,一種玫瑰紅與草綠色相間的馬賽克。這兩種質(zhì)地相配,加上過道里的昏暗,看起來相當(dāng)穿越。

1933年,阿赫瑪托娃21歲的兒子列夫·古米廖夫被捕,關(guān)了十天,放了。1935年10月兒子第二次被捕,她寫信給斯大林,又放了。盡管從1925年起她沒有獲準(zhǔn)發(fā)表一行詩歌,但斯大林還是對她頗為照顧。

第三次是1938年3月。第四次是1949年11月。囚禁或者流放,前后一共13年半。像大清洗年代的許多俄羅斯母親那樣,阿赫瑪托娃不停地奔波、求助、探監(jiān),直到她自己也成為“人民公敵”。

1945年9月的一個早晨,在涅瓦大街著名的作家書店,訪蘇(停留七個月)的俄裔英國學(xué)者以塞亞·伯林遇到了同在翻書的蘇聯(lián)文學(xué)批評家兼歷史學(xué)家弗拉基米爾·奧爾洛夫。攀談之后,奧爾洛夫就在書店撥通了阿赫瑪托娃的電話。下午3點,他們一同來到這所大房子。此前,伯林沒讀過阿赫瑪托娃的一行詩。

這場會面有四個人在場,第四位是阿赫瑪托娃的一位女學(xué)究朋友。他們的談話是被冒失的倫道夫·丘吉爾打斷的。他是伯林的牛津同學(xué)、英國首相溫斯頓·丘吉爾的兒子,當(dāng)時是英國駐莫斯科記者,臨時來到列寧格勒。他之所以站在院子里大叫“以塞亞以塞亞”,是想找懂俄語的老同學(xué)幫忙跟賓館服務(wù)生說一聲,他剛買的魚子醬應(yīng)該放在冰上。而奧爾洛夫跟小丘吉爾握手之后,表情由不知所措變成恐懼,飛快地逃走了。

流言就此傳開:小丘吉爾在列寧格勒偵察一項救援行動,有人要將阿赫瑪托娃秘密送往英國。

伯林向阿赫瑪托娃電話致歉并再約時間,她說:“今天晚上9點我等著你?!?/p>

當(dāng)她再次為他開門的時候,并不是獨自一人。另一位女學(xué)者,一位亞述古文專家,也在。他倆單獨相對,已是午夜了。阿赫瑪托娃關(guān)注的重點,是那些十月革命后移居國外的朋友們的情況,而伯林,充當(dāng)了兩類被隔斷的俄羅斯文化人之間的信使。

談話進(jìn)行到凌晨3點光景,釋放歸來的列夫·古米廖夫進(jìn)了房間,遞給伯林一個盛著煮土豆的盤子。他比伯林小兩歲,讀過原版的普魯斯特和喬伊斯,從未出國。伯林記得,在那間昏暗的房間里,他們?nèi)齻€坐在爐子旁邊,把那盤土豆分著吃了。

他倆是在談?wù)摳髯韵矏鄣淖骷視r發(fā)生爭執(zhí)的。他不喜歡她熱愛的陀思妥耶夫斯基,她則對他欣賞的屠格涅夫不屑一顧……最后的分歧發(fā)生在托爾斯泰那里,她說,讓安娜·卡列妮娜被追逼致死,是托爾斯泰向他聲稱要譴責(zé)的那種庸俗社會風(fēng)尚的投降。

伯林發(fā)現(xiàn),她也有輕蔑、嘲諷、略帶惡毒的一面,女王般的高冷此時被某種更幽默、更人性化的東西替代,這讓伯林很高興。而當(dāng)她論及對祖國的不離不棄——和人民在一起,和民族語言在一起——他肯定自己“從沒遇到比她更會裝腔作勢的天才了”。

伊格納季耶夫記下了那次通宵長談,伯林從阿赫瑪托娃房間出來后的“神魂顛倒”,以及,一頭栽倒在旅館房間床上時的嘟嚷:“我愛上了,我愛上了?!?/p>

Isaiah Berlin(攝影:Douglas Menzies)

阿赫瑪托娃為這一夜寫下了《詩五首》,沒有一個讀過它們的人會相信這兩位相差20歲的男女這一晚上沒有同床共枕。然而,根據(jù)亨利·哈代(伯林著作管理人)的伯林檔案,在1994年的一次訪談中,伯林明確說出那一夜,“他呆在房間的一邊,她則呆在另一邊”,兩個人幾乎沒碰過對方——告別時,他也只是很歐洲地吻了吻她的手,未行俄式親吻雙頰禮。

阿赫瑪托娃在伯林離開列寧格勒的第二天拍了一張照片,眼窩深陷,側(cè)臉線條依舊,下巴和脖頸松馳,緊抿嘴唇。這張照片被收進(jìn)《伯林傳》。翻過一頁,是伯林在1940年代豐潤的臉。他們會面時,她穿著破舊的衣服,身形臃腫,深色的眼睛下面有黑眼圈,仍然保有那種高冷的尊嚴(yán)。

一種類似于愛情的化學(xué)反應(yīng),確實產(chǎn)生了。那兩年間,阿赫瑪托娃從塔什干回到二戰(zhàn)后的列寧格勒,兒子列瓦從西伯利亞提前獲釋,去德國的蘇聯(lián)紅軍服役后剛回家。她最近的親密男友,一位列寧格勒的驗尸官,告訴她已經(jīng)決定跟別人結(jié)婚。所以,當(dāng)56歲的阿赫瑪托娃冒險跟36歲的英國駐莫斯科使館臨時一秘伯林會面之際,正被一種清清寂寂了此殘生的悲戚籠罩。

而伯林此時,陷在一場與有夫之婦昏頭昏腦的戀情中已經(jīng)兩年。他是帶著某種仰慕、同情走近她的。這種同情,阿赫瑪托娃接收到了——

我早就不喜歡

讓人憐憫,

而帶著你的一點憐憫之心

走著,猶如體內(nèi)帶著一片陽光。

這就是為何周圍閃著霞光。這就是為何我每走一步

都創(chuàng)造一個奇跡。

?

2017年,人民文學(xué)出版社推出了晴朗李寒翻譯的《阿赫瑪托娃詩全集》副本



這次會面生成的漣漪蕩漾了很久。伯林在離開列寧格勒兩個月后還在信中說,造訪阿赫瑪托娃“是發(fā)生在我身上最令人激動的一件事”。4個月后,他收到帕斯捷爾納克的來信:“阿赫瑪托娃在這兒的每句話都是說的——你。真是件富有戲劇性的神秘的事情!”

這次會面的后果是嚴(yán)重的。除了伯林自己,每個相關(guān)的人都因他的闖入付出代價。伯林回國前向阿赫瑪托娃告別時發(fā)現(xiàn),便衣警察出現(xiàn)在她家的樓梯口。一天后,她家的小客廳被秘密警察安上了竊聽器?!鞍胧切夼胧羌伺钡奈耆栊远x和更糟糕的境遇從此包圍著她。許多年后,列寧格勒安全總部的三卷文件共900頁被披露了,全是圍繞阿赫瑪托娃的告發(fā)材料、電話竊聽報告和關(guān)系密切者的口供。這些檔案建于1939年,名為“隱藏的托洛茨·基主義和反蘇聯(lián)姿態(tài)”。

以塞亞·伯林1946年寫成的《關(guān)于 1945 年最后幾個月俄羅斯蘇維埃聯(lián)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文藝狀況的筆記》(亨利·哈代將它收入《蘇聯(lián)的心靈》),是他受激發(fā)后對原任務(wù)——寫一份外交政策備忘錄的置換,相當(dāng)于一部 20 世紀(jì)上半葉的簡明俄國文化史,是為注定不幸的阿赫瑪托娃那一代人而作的編年史。它與羅曼·羅蘭、紀(jì)德、本雅明、瞿秋白、約翰·斯坦貝克等等富有洞察力的人留下的記述一起,匯成那時蘇聯(lián)真實面貌的一束文獻(xiàn)。

阿赫瑪托娃仍然一首接一首寫著,但詩的內(nèi)容漸漸被替換了。她在《哀歌》里說—— ?

改變了我,仿佛一條河流

嚴(yán)酷的時代將它改變。

有一次,母親聽完她朗讀的詩后開始啜泣,對旁人說:“我不懂詩,只知道我女兒心里不好受……”

在那令人擔(dān)驚受怕的葉若夫年代,有17個月我是在排隊探監(jiān)中度過的。一天,有人把我“認(rèn)出來了”。排在我身后那個嘴唇毫無血色的女人,她雖然從未聽說過我的名字,卻突然從我們大家特有的麻木狀態(tài)中蘇醒過來,在我耳邊低聲問道(在那個地方人人都是悄聲說話的):“您能把這個都寫出來嗎?”“能?!蔽艺f。

這是長詩《安魂曲》的代序,交待了一個詩人轉(zhuǎn)向的背景,她開始為相似的苦難寫作。這也體現(xiàn)在她對普希金詩歌的研究里,她自覺不自覺地調(diào)動自己和他人的經(jīng)歷,去體驗普希金因十二月黨人被處決而永遠(yuǎn)受傷的記憶,去追蹤詩人心靈的運動軌跡。

這也是幾代俄羅斯讀者保持著對阿赫瑪托娃的熱愛的原因。在莫斯科,我問尤莉婭,茨維塔耶娃和阿赫瑪托娃的作品她更喜歡誰的,她毫不猶豫地回答:阿赫瑪托娃。在她看來,前者想象力驚人,始終游弋在她個人建構(gòu)的世界里;而阿赫瑪托娃的詩歌更貼近人的生活——“更接地氣,”她說。

從20年代開始,蘇聯(lián)《青年近衛(wèi)軍》雜志的編輯就有困惑:為什么這么多女學(xué)生和女工人寫信來,表達(dá)對阿赫瑪托娃的詩歌“感到親切”!連最政治正確的官員也不得不承認(rèn)這個事實——在三四十年代,當(dāng)他們從一些被劃為“人民公敵”的知識分子家里查抄出上千本書時,總是偷偷把阿赫瑪托娃和古米廖夫的詩集占為己有。古拉格的犯人們把她的詩刻在樺樹皮上,裝訂成手工書,藏在破衣服里隨身帶著。


對阿赫瑪托娃的打壓從很早就開始了,她詩歌中的情緒,被視作來自一個“垂死的世界”,而她,是“純粹的室內(nèi)資本主義女詩人”。1930 年代,她幾乎從未公開發(fā)表詩作。衛(wèi)國戰(zhàn)爭期間,她參加了“蘇維埃愛國主義”宣傳活動,創(chuàng)作了《起誓》、《勇敢》和《勝利》。

1944 年 5 月之前我生活在塔什干,我急切地搜羅著所有和列寧格勒、和前線相關(guān)的消息。跟其他詩人一樣,我也常常到軍隊醫(yī)院去慰問演出,為受傷的戰(zhàn)士們朗讀詩歌。在塔什干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酷熱、樹蔭和水聲。我也懂得了,什么是人類的善良。

5月之后,她被批準(zhǔn)離開塔什干回家,途中在莫斯科工藝博物館舉辦了一次朗誦會。朗誦結(jié)束時,觀眾全體起立,報以熱烈的掌聲。她嚇壞了,因為事后帕斯捷爾納克告訴她,斯大林曾問日丹諾夫:“是誰組織了這次鼓掌?”

一個緩慢、低回、帶有某種音樂性的聲音,從前面幽暗空間傳來。這是一個全由照片和手稿布置的展廳,陳列著許多像是從照相簿里直接取下來的照片:母親懷里的女童,斜倚在公園長椅上、圍著狐貍披肩的女士,工作證上的俊俏人兒。工作證編號44,逐行填著姓名、父姓,最下端有代理主任簽名。年輕的阿赫瑪托娃滑冰、俯臥、扶腰站立,優(yōu)雅中微含俏皮。她頎長苗條的身姿即使出現(xiàn)在克雷斯底監(jiān)獄的圍欄前,也只與美相關(guān)。


來之前,我在涅瓦大街的一家書店里買到了她的詩集,記住了《安魂曲》的俄文形狀——РЕКВИЕМ。在展廳的一個圖標(biāo)前,我意識到它指向《安魂曲》的手稿,然后,一位會說英語的大姐告訴我,那低低的女音就是阿赫瑪托娃本人在朗誦這首長詩。我被這哀而不傷的調(diào)子迷住了。我聽到了Neva(涅瓦河)的發(fā)音。

這首長詩從大清洗開始的1934年末,一直寫到1964年左右,1987年才在前蘇聯(lián)《十月》雜志上發(fā)表。在此之前,它一直保存在詩人和她七位密友的記憶里。

其中一位叫莉季婭·丘科夫斯卡婭的詩人,記錄了當(dāng)時的情形:“安娜來看望我時,給我讀《安魂曲》中的片斷都得小聲,在她自己的屋里連小聲讀都不敢,她總是在談話中突然停下來,用眼睛示意我注意天花板和四壁,隨即拿起一小片紙和筆,大聲說一句上流社會常說的話:‘想喝茶嗎?’或者‘您曬得可真黑呀’,然后迅速在小紙條上寫滿了字,把紙遞給我。我把那紙上的詩句默讀了一遍又一遍,直到背會了,才默默地還給她?!衲昵锾靵淼锰缌?,’安娜大聲說,劃著火柴,在煙灰缸里把紙條燒掉?!?/p>

我高聲哀號十七個月,

千呼萬喚你回家,

我匍伏在劊子手的腳下,

我的兒子啊,你使我擔(dān)驚受怕。

?……

如今要讓你明白,

你一生的境遇又將如何——

你要站在克列斯特鐵窗旁邊,

排在三百號,手托探監(jiān)的物品,

滴下你滾滾的熱淚,

烤化新年的冰層。

像監(jiān)獄的那株白楊搖曳,

無聲無息——而大墻里

有多少無辜的生命在死去……

?




1963年前后,《安魂曲》的“口述本”流傳到西方,在慕尼黑出版了部分章節(jié)。在此之前,肖斯塔科維奇的《第七交響樂》總譜和帕斯捷爾納克的《日瓦戈醫(yī)生》都是通過微縮膠卷被帶到西方首次發(fā)表的——以塞亞·伯林對后者頗有貢獻(xiàn)。

這首詩像“域外之雨”,擊中了英國作曲家約翰·塔文納(John Tavener),他創(chuàng)作的《阿赫瑪托娃安魂曲》1981年由BBC交響樂團(tuán)在倫敦逍遙音樂節(jié)上首演。

在澳大利亞天主教作曲家克里斯托弗·威爾科克(Christopher Willcock)的版本里,非凡的女高音莫琳·奎夫(Merlyn Quaife)引領(lǐng)我們進(jìn)入詩中的黑夜、樹木與河流。

鮑里斯·季先科譜寫的安魂曲片斷,應(yīng)該是阿赫瑪托娃生前惟一聽到的。季先科是肖斯塔科維奇的得意門生,他對那個時代的緊張、蒼涼、荒誕和黑暗質(zhì)地有更切己的把握。1968年,季先科的《阿赫瑪托娃安魂曲》問世,此時詩人已離世兩年。

阿赫瑪托娃是惟一活著看到命運重新發(fā)牌的白銀時代的詩人——她在《火槍兵的月色》中寫下“克里姆林宮里不應(yīng)當(dāng)活”這樣的句子,竟沒被抓起來。晚年,她寫出了苦難對她的加持——

詩人不是人,他僅僅是靈魂——

即便他是盲者,如荷馬,

或者,他耳聾,像貝多芬——

他依然能看見,能聽見,能引領(lǐng)所有人……

?




1963年12月27日,她在寫給曼德爾施塔姆(1938年死于流放)遺孀娜杰日達(dá)的信中說:“我們都曾經(jīng)想到我們一定要活著看到那一天——那哭泣和光榮的一天。我們還需要一起度過一些時日——那種高懸的日子。”

離開這所大房子的時候,我留意看了看門。門牌號是44。那黃銅銘牌上寫的什么?懂俄語的朋友告訴我:尼古拉耶維奇·普寧。

園中空氣清潤,草木綠得擠得出水滴。一個男孩在看書,一個女工正在油漆木質(zhì)長椅,漆是純白的。那架蒙著塑料紙的鋼琴前面站著幾個人,它被打開,正被彈奏。

(本文參考了晴朗李寒翻譯的《阿赫瑪托娃詩全集》;伊萊因·范斯坦《俄羅斯的安娜》;莉季婭·丘科夫斯卡婭《阿赫瑪托娃札記》;伊格納季耶夫《伯林傳》;俄羅斯“1917自由歷史”項目發(fā)掘的資料;現(xiàn)居巴黎的劉志俠對丁敦齡的研究;詩人閻逸對《安魂曲》音樂的研究。)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0期 總第810期
出版時間:2024年10月21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(zé)任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(tuán)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