歷史 | 龍涎香 有香自遠方來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文 林津 / 編輯 白偉志 日期: 2018-01-03

盡管后世對龍涎香的成因有各種解讀,但從這些筆記中可以判斷,當時的人認為龍涎香就是龍的涎沫?!独ぽ泩D記》中也有這樣的記載:“黑人國與伯西兒兩海最多,有大塊重千余斤者,望之如島,每為風濤涌泊于岸,諸蟲鳥獸亟喜食之。”

在南巫里大洋之中,有一座島嶼,它位于歷史上的蘇門答剌國以西。傳說,群龍曾盤踞島上,吐出豐沛涎沫。不知出于什么目的,有人駕著獨木舟前往這個島嶼,想要采集這些涎沫。獨木舟形狀似一條龍,漂浮在茫茫海面上,人伏在船里,隨著浪潮擺動,偶爾用船槳劃船,盤踞島上的群龍即使發(fā)現(xiàn),也不會吃了他。
這些涎沫始抵陸地時并未賣出高價,每斤在蘇門答剌國值金錢129枚,相當于中國銅錢九千文。嘉靖三十四年,戶部接旨,要求取龍涎百斤,搜遍京城無果,就下到廣州等地采買。部文下達后,三公大臣們集體商議,以每斤1200兩白銀懸賞購買龍涎香,結果只收進11兩,且難辨真?zhèn)危缓么嫫饋?,待鑒定。部文再至,廣州在押犯夷囚馬那別的藏有一兩三錢龍涎,據(jù)說是上品,呈黑褐色,而密地都密地山夷人的6兩,卻呈白褐色。根據(jù)兩者描述,黑褐色采于水中,白褐色采于山中,但都是真品。
辨別龍涎真假,歷來說法不一。有“研入水攪之,浮水面如膏,以口沫捻成丸,擲案有聲,噙之通宵不耗分毫者為真,每兩值數(shù)十金”的說法;有“投水不沒,雨中焚之能爆者良”的說法;也有將成塊的龍涎香投入水中,過一會兒,等它浮出水面。而最神奇的鑒別龍涎香的方法莫過于,取一錢龍涎香含在嘴里,剛開始會有微微的腥氣,細沫咽下去,剩下的膠質會粘在舌頭上,再將龍涎香取出直接放在秤上,仍然重一錢,等它干了之后再稱,重量還是沒有改變。在龍涎香已極度干枯的情況下,把銀簪燒至極熱,插入干枯的龍涎香中,然后拔出銀簪,會扯出龍涎絲,“引絲不絕,驗此,不分褐白、褐黑俱真”。

突尼斯的馬賽克畫描繪了來往于“海上絲綢之路”的貨船。中國與埃及之間的“海上絲綢之路”促進了地中海國家與遠東地區(qū)的貿易往來


在確定龍涎香真?zhèn)魏螅俑銖拿艿厣缴倘四抢镔I了17兩2錢5分,第二年送進宮內,鑒定為真品,留下為宮中所用。嘉靖四十二年,廣東進貢的龍涎香有72兩。諸蕃國商舶得知后,前來朝貢,也自留一些帶去市場賣,定價高達每兩百黃金。龍涎香的這段身價流變史被明人朱國楨撰進了《大政記》中。
很多文獻都記載過龍涎香的效用為入香合和,收斂腦麝清氣,即使過了數(shù)十年,香味仍能得以保存。相傳,出產龍涎的島嶼在花面國旁邊,獨立在南海中,據(jù)說用樹收集龍涎,最能收香氣,后來被宮內作甜香使用。剛剛采集到的龍涎色澤發(fā)白,時間久了會變紫,再久則變黑,“白者如百藥煎,黑者次之,似五靈脂,其氣近臊,和香焚之,則翠煙浮空不散”。
《嶺外雜記》將涎沫分三等——泛水、滲沙、魚食。泛水等級最高,多為上品,“輕浮水面,善水者伺龍出取之”,三種之中惟有泛水可食香用。另兩種,滲沙則“凝積年久,氣滲沙中”,而魚食則“化糞于沙磧”。但魚食又可以分為兩種,如果海邊有花木,且在春夏間盛開,花瓣落入海中,被大魚吃下,如果腹腸已經有龍涎,再吃下花瓣,不久便脹悶,魚會昂頭向礁石上吐沫,干枯后便可使用,魚食中惟有糞便是不佳的。對于純正龍涎香的來源,《嶺外雜記》有如下描述——“龍枕石而睡,涎浮水、積而堅,新者色白,久紫,甚久者黑,氣近臊,形如浮石而輕,膩理光澤,入香焚之,翠煙浮空,結而不散。”
盡管后世對龍涎香的成因有各種解讀,但從這些筆記中可以判斷,當時的人認為龍涎香就是龍的涎沫。《坤輿圖記》中也有這樣的記載:“黑人國與伯西兒兩海最多,有大塊重千余斤者,望之如島,每為風濤涌泊于岸,諸蟲鳥獸亟喜食之?!?br/>而據(jù)《嶺南雜記》記載,龍涎在諸香中價格最貴,出自大食國,近海有云氣罩山間,知有龍睡下,每隔半年或一兩年,當?shù)赝林娫粕?,則說明龍已離開,就能得龍涎五七兩或十余兩,大家分享。如果大洋中有渦旋處,那么龍就在下面,涌出的龍涎,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片狀,隨風漂至岸邊,人們再撿拾。
因此,環(huán)境適宜的近海島國都可能成為龍涎香的產地。據(jù)《星槎勝覽》記載,錫蘭山國、卜剌哇國、竹步國、木骨都束國、剌撒國、佐法兒國、忽魯謨斯國、溜山洋國,都出產龍涎香。
原本僅是島國原住民瓜分的海邊特產龍涎香,何以成為中國古人眼里的奇珍異寶?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海上貿易的發(fā)展。仰賴繁榮的海上貿易,龍涎香得以漂洋過海抵達中國,而這段歷史可以追溯至宋代。宋人李邴在詩中寫過“蒼官影里三洲路,漲海聲中萬國商”這樣的詩句,由此可見彼時的盛況。公元971年,宋朝政府專門在廣州設立市舶司,專管對外貿易,在所有貿易中,香藥的進出口就占據(jù)首位。于是,中國附近海域上出現(xiàn)了專事海外運輸貿易香藥的“香舶”,龍涎香、降真香、檀香、沉香、乳香等香料被源源不斷運進中國。宋朝內廷還設有香藥庫,并設立庫使、監(jiān)員,及押送香藥綱至內庫的官員。熙寧十年,三州市舶司所收乳香三十五萬多斤,其中明州四千七百斤,杭州六百三十多斤,廣州三十四萬多斤。而據(jù)《海國志》記載,“海舶歲入,象犀珠寶香藥之類,皇裕中五十三萬有余,治平中增十萬、中興歲人二百萬緡”。在宮中重異香的年代,龍涎香成為貢品入宮,徽宗覺得稀罕,宮內宦官若得到一餅,可值百緡,于是,金玉為穴,以青絲穿入,系在脖頸上,用來炫耀。
當香藥已不是王公貴族獨享的珍物后,香藥貿易逐漸占據(jù)宋朝稅收中非常重要的位置,僅市舶司香藥稅率收入,就從宋初的一千六百余萬,增至南宋淳熙末的六千余萬,香料毫無疑問成為南宗朝廷的主要財政收入之一。正如《宋史?食貨志下七》所說,“宋之經費,茶鹽礬之外,惟香之為利博?!鄙钪O香料利博的官方,當然不會放過這一財路。因此,宋代的香藥貿易一直牢牢掌握在官府手中,甚至特設香藥権易院,以管控香藥在民間的交易與流通。而龍涎香作為禁権的香藥之一,經由市舶司博買之后,分綱解送京師或在本州出賣。在眾多香藥中,惟有龍涎與真珠屬細色綱,每綱五千斤,由一名差役負責管押,而其他香藥均為每綱一萬斤。
隨著海上貿易的深入,香藥的品種也大大擴展,太平興國七年,朝廷頒布的通行香藥僅有37種,到了紹興三年,擴增到三百余種。香藥品種在增加的同時,進口的數(shù)量也在增加。紹興二十五年,西域商舶途經占地運進泉州的香藥等七種,共六萬三千多斤。
作為宋代海外貿易中最重要的進口品,香藥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,朝貢和貿易是香藥進口的兩種方式。據(jù)《宋會要輯稿》記載,從宋太祖建隆元年至淳熙五年的218年間,明確記載過的阿拉伯各國使節(jié)以及商舶主來中國進貢香藥就達98次。據(jù)趙汝適《諸番志》的記載,當時從阿拉伯人貢輸入的香藥有犀角、乳香、龍涎香、木香、丁香、安息香、沒藥、硼砂、薔薇水等百余種。雍熙四年,宋太宗“遣內侍八人赍勒書金帛,分四綱,各往海南諸蕃國,勾招進奉,博買香藥、犀牙、珍珠、龍腦。每綱赍空名詔書三道,于所至處賜之”,釋放出某種開放的信號,因而吸引了各國商舶來華貿易,“海舶久不至,使招來之。明年,至者倍其初,珍貨大集”。
南宋對市舶的重視程度并不低于北宋,某種程度上說,更甚。南宋高宗曾說,“市舶之利最厚,若措置合宜,所得動以百萬計,豈不勝取于民”。北宋初,中國對外貿易稅收收入為30到50萬緡,約占當時國家總收入一千六百余萬緡的2%到3%;但到南宋初,在全國歲收不滿一千萬緡的情況下,外貿收入達到了20萬緡,占了當時國家總收入的2%。
在眾多香藥中,龍涎香是最稀貴的。據(jù)《游宦紀聞》記載“廣州市值每兩不下百千,次等亦五六十千,是蕃中近権之物,出大食國。”在當時,百千緡當于十萬緡五六十千緡當于五六萬緡。
《綱目拾遺》曾對歷代有關龍涎香的記載進行了梳理和整合,從中,我們能發(fā)現(xiàn)龍涎香稀貴身世的更多秘密。比如,蜀人曾棍以桲、沉香、檀香、麝香和龍腦為原料制成香藥餅子,香味才能與龍涎媲美。又如,龍涎香歸入綱目鱗部龍下,“龍腦、龍?zhí)ゾ阌兄髦危邶埾血氝z之,惟附其名;云龍涎方藥鮮用,惟入諸香”。
但龍涎香真正稀貴的秘密還得回到它離奇的故事,古人從未停止在它身上添加各種與龍有關的想象,這些流傳下來的傳說又加深了后人對它的渴望。在各種說法不一的版本中,惟一不變的是,遠方海域中那被仙氣環(huán)繞的群龍?!稄V志》中仍有這樣的描述:新安有龍穴洲,每風雨即有龍起,去地不數(shù)丈,朱鬣金鱗,兩目如電,其精華在浮沫,時噴薄如澹泉如雨,土人爭承取之,稍緩則入地中,是為龍涎。
后來,人們漸漸知道,也許并沒有這樣的龍,龍不過是他們對神秘海洋的想象和寄托,而真正的生靈,是魚。在春季溫潤的西南海域,涎沫一點點浮出海面,漁人駕船采集的其實是海鰍魚的精華——狀初若脂膠,黃白色,干則成塊;黃黑色,如百藥煎而膩理,久則紫黑如五靈脂而光澤,其體細飄似浮石而腥臊。在清朝筆記里出現(xiàn)的這些巨型海魚,大的有三四千斤,小的千余斤,“皮生砂石,刀箭不入。或言其魚口中噴涎,常自為吞吐,有遺于海濱者,黑色,淺黃色不一,即龍涎香也?!?br/>參考資料:《龍涎香與葡人居澳之關系考略》、《宋代香藥現(xiàn)象考察》、《宋代海外貿易對中醫(yī)藥發(fā)展的影響》

網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0期 總第810期
出版時間:2024年10月21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