侵略者還是合作伙伴?韓國外交的日本難題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南方人物周刊特約撰稿 趙靈敏 日期: 2023-03-10

舊時的仇怨,當下的利益,面對二者的沖突,今天的韓國似乎正在倒向后者。 但在民意的激烈反彈下,這種新的趨勢能持續(xù)多久也未可知。 (本文首發(fā)于南方人物周刊)

2023年3月7日,韓國首爾,韓國議員和抗議者在國民議會的反政府集會上舉著標語,譴責韓國賠償日本戰(zhàn)時強征勞工受害者的計劃(視覺中國/圖)

2023年3月1日,韓國總統(tǒng)尹錫悅在首爾柳寬順紀念館參加“三一抗日獨立運動”104周年紀念儀式時發(fā)表講話,明確表示“日本已從軍國主義侵略者轉變?yōu)楹献骰锇椤?。這番話和嚴厲譴責日本侵略行為的傳統(tǒng)論調迥異,在韓國社會引發(fā)巨大爭議,被反對黨斥為“屈從外交、從屬外交”。

日本在1910年到1945年間對朝鮮半島實施殖民統(tǒng)治,1919年3月1日,朝鮮半島爆發(fā)“三一運動”,這是日據時期最大規(guī)模的獨立運動。1949年,韓國政府將3月1日定為國家法定紀念日。每年3月1日,韓國都會舉辦各種類型的紀念活動,在任總統(tǒng)也會發(fā)表講話,提及韓日歷史問題。

2013年,時任總統(tǒng)樸槿惠在紀念日講話中講話中就曾斬釘截鐵地表示,“加害者和受害者的這一歷史立場,即使過去千年也不會改變”;文在寅在2018年發(fā)表三一節(jié)紀念談話時,對日本使用“加害者”、“反人類人權犯罪”等詞語,敦促日本反省。

而尹錫悅在約5分鐘、1300字的演講中,沒有直接提到日本強制征用勞工或慰安婦等歷史遺留問題,也沒有要求日本進行謝罪或反省,顯示韓國現政府對日政策發(fā)生了明顯的變化。這一變化的背后,其原因耐人尋味。

韓國總統(tǒng)尹錫悅(新華社/圖)

韓日百年恩怨

朝鮮半島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封建王朝的附屬國,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對半島的影響很大,朝鮮王朝的君主每年向中國朝貢三四次,這就是“事大政策”,也就是向強國稱臣來自保。這種關系雖然不平等,但總體符合朝鮮自身利益。

而朝鮮和日本的關系幾百年前就開始非常緊張,1592-1598年的壬辰倭亂,豐臣秀吉率領倭寇入侵朝鮮半島,燒殺搶掠,日本的此次入侵最終被中朝聯(lián)軍擊退。但此事在朝鮮歷史上無疑寫下了傷痛的一頁。至今,日本京都還有一座埋著38000名朝鮮人耳朵和鼻子的耳冢,這些曾是當年豐臣秀吉軍隊的戰(zhàn)利品。

2022年萬圣節(jié)發(fā)生踩踏事件的首爾梨泰院,也和這段歷史有關:日本人當時侵犯了一些尼姑,懷孕的尼姑在此生養(yǎng)他們的孩子,由于是混血兒,被韓國人稱為“異胎”,這里也就被稱為“異胎院”。這個詞組合在一起也有“一大片梨樹”的意思,后來就改成了“梨泰院”。

到了1876年,伴隨著清王朝的衰弱,對朝鮮半島的控制已經力不從心,日本乘虛而入,逼迫朝鮮王朝簽訂不平等的《江華條約》。1910年,日本通過《日韓合并條約》吞并了朝鮮半島,實行殘酷的殖民統(tǒng)治,一直到1945年。日本人的統(tǒng)治非常殘暴,韓國人被迫取日本名字,說日語,還有數千名婦女被迫做慰安婦,這激起了韓國人的強烈不滿和反抗。

1919年3月1日,朝鮮宗教界人士組成的“民族代表”33人和一些青年學生,以朝鮮高宗李熙的葬禮為契機,在京城(今韓國首爾)塔洞公園舉行民眾集會,宣讀《己未獨立宣言》,進行示威請愿活動要求獨立,迅速席卷整個朝鮮半島。由于日本的鎮(zhèn)壓,此次運動在1919年6月以失敗告終。

尹錫悅此次講話的地點柳寬順紀念館,是為紀念“三一運動”的受難者柳寬順而修建的。柳寬順出生于忠清南道天安,原來是梨花學堂(今梨花女子大學)的學生。1919年3月1日,柳寬順在塔洞公園參與反對日本殖民統(tǒng)治的獨立運動,之后把獨立運動的消息帶返家鄉(xiāng),并主導當地的獨立運動,因此被捕并被日本殖民當局判處7年徒刑,其后更在西大門刑務所拘留所內因嚴刑拷問及營養(yǎng)不良而死,享年18歲,她被譽為“韓國的圣女貞德”。

為了達到吞并的目的,日本侵略者宣稱韓國是日本民族的一個分支,焚毀了大約四百萬冊各種韓文書籍,絕大多數學校都要用日文授課。為了對抗這些荒謬的論述和做法,韓國人發(fā)展和強化了自己的民族意識。在日本統(tǒng)治之前,韓國人的民族主義并不明顯,正是日本的統(tǒng)治激發(fā)出了韓國今天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。

二戰(zhàn)之后,朝鮮半島分裂為兩個國家,美國要求日本與韓國單獨建交。1951年10月,日韓建交預備會議開始。自1952年2月至1964年4月,兩國舉行了6次正式會談,但因清算日本殖民統(tǒng)治、財產請求權、戰(zhàn)爭賠償、捕魚范圍、旅日朝鮮人地位、竹島歸屬等糾紛,談判一再陷入僵局。

1965年6月22日,日本佐藤榮作政府和韓國樸正熙政府在東京簽訂《日韓基本關系條約》,實現關系正?;?;雙方同時還簽訂《關于解決請求權問題與經濟合作的協(xié)定》等一系列文件。根據上述條約和協(xié)定,日本政府在10年內向韓國賠償3億美元,提供2億美元的20年低息貸款,以及3億美元的民間信用貸款。

而這8億美元只是開頭,后續(xù)的借款一直沒斷,從1965年到1981年,韓國從日本共獲得了245.19億美元的貸款。除此之外,日本民間資本也大量涌入韓國,為韓國經濟的發(fā)展注入了大量資金和先進的設備技術。這一切,對韓國經濟的起飛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顯然,在發(fā)展和尊嚴的選擇上,樸正熙選擇了前者,但因為讓步太多,激起了韓國民眾的強烈不滿,引發(fā)了聲勢浩大的示威游行,國會表決的時候反對黨紛紛離席,媒體瘋狂抨擊,差一點讓樸正熙下臺。直到現在,還有不少韓國人認為《日韓基本關系條約》對日本讓步太多,主張將其廢除,重新和日本談判簽訂新條約。

1980年代后期韓國民主化之后,在民意的壓力下,對日本的態(tài)度趨于強硬,慰安婦、日本強征勞工、島嶼爭端等問題開始成為影響韓日關系的核心問題,兩國關系圍繞著歷史問題不斷載沉載浮。

2015年12月,韓國樸槿惠政府與日方達成了《韓日慰安婦問題協(xié)議》,日本政府出資10億日元,由韓國政府設立“和解與治愈基金會”,用以向受害者發(fā)放撫慰金。但是,協(xié)議中關于韓國政府不能再提及慰安婦問題的條款,以及日本沒有進行正式道歉和賠償等問題,引發(fā)了韓國民眾的不滿。

文在寅上任后,以民眾反對為由,要求對這一協(xié)議進行重新談判,并在2018年11月撤銷了慰安婦援助基金會的法人資格,在實質上廢除了《韓日慰安婦協(xié)議》。日本政府則認為慰安婦問題已經得到了“最終和不可逆的解決”,政府更迭不應該影響協(xié)議的效力,多次催促韓國政府履行,但無果。

2018年10月,韓國最高法院對日本殖民統(tǒng)治時期強征勞工案作出終審判決,裁定新日本制鐵公司向4名原告每人支付賠償金1億韓元。由于新日鐵拒絕支付,2019年,韓國法院批準扣押其在韓資產,允許將這些資產變賣以作賠償。

針對韓方判決,日本政府立場強硬,強調依據日韓1965年簽訂的《日韓請求權協(xié)定》,類似民間索賠問題已經得到了“完全且最終的解決”。2019年7月1日,日本經濟產業(yè)省宣布,對氟化聚醯亞胺、光阻劑及氟化氫三種化學原料出口至韓國進行嚴格審查。這三種材料對生產半導體不可或缺,而日本企業(yè)掌控這三種化學原料七至九成的全球貨源。此外,這些原料皆有劇毒、不易保存的特性,一般國家的存貨通常不會超過一個月。因此,這一禁令對韓國半導體產業(yè)是當頭一棒。這是日韓兩國自1965年恢復邦交以來,日本政府首次對韓國施加“經濟制裁”。此后,在民意的推動下,兩國又相繼將對方從最惠國名單上拉黑,雙邊關系跌入谷底。

2019年11月20日,韓國首爾,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援助團體“正義記憶連帶”在日本大使館舊址舉行集會示威,一名韓國和兩名菲律賓“慰安婦”老人在現場參加活動,要求日本承認戰(zhàn)爭罪行,并作出道歉(視覺中國/圖)

尹錫悅的盤算

由于日本的禁令對韓國的半導體行業(yè)產生了立竿見影的不利影響,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,文在寅涉及日本的講話調門明顯降低,但由于勞工索賠問題的存在,雙方關系一直冷淡。

轉機出現在2022年5月尹錫悅上臺之后:6月,尹錫悅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起出席了在西班牙舉行的北約峰會,9月,兩人舉行了日韓首腦3年多來的首次正式會談,就早日解決強征勞工問題達成一致。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麻生太郎也在當月訪問韓國,與韓方就強征勞工問題進行磋商。

2023年1月12日,韓國政府公布了最新版索賠問題解決方案。根據這一方案,韓國行政安全部下屬的“日本帝國主義強制動員受害者支援財團”,將出面籌措韓國大法院2018年終審判決要求涉案日企支付的賠償金,資金由韓國企業(yè)捐助。

從最初的日企道歉和賠償,到后來的日企出資、韓國財團賠償,再到現在的韓國第三方機構賠償,韓國政府在不斷讓步,而日本政府的立場仍然像最初一樣強硬,明確表示不會進行新的道歉,且只有韓方撤銷對日企的索賠,日本政府才會考慮讓日企出資。

2023年3月1日,韓國首爾,民眾在“三一運動”104周年紀念儀式上歡呼 (視覺中國/圖)

韓國之所以如此急迫要改善和日本的關系,主要有這么幾個原因:

一是尹錫悅保守派價值觀使然。

民主化之后,韓國政壇分化為進步和保守兩大陣營,立場針鋒相對,幾近水火不容。進步派的基本價值是:在南北問題上,主張和朝鮮搞緩和;在慰安婦、日本強征韓國勞工等歷史問題上,對日本態(tài)度嚴厲;在財閥問題上,主張改革財閥體制,終結大財團之間錯綜復雜的控股關系網,建立透明的經營結構。保守陣營則反其道而行之。也因此,兩個陣營各有一頂針對對方的大帽子,一頂叫作“親北(朝鮮)勢力”,是保守派攻擊進步派的拿手戲;另一頂叫作“親日反民族”,是進步派反擊保守派的殺手锏。進步派的文在寅對日強硬,保守派的尹錫悅上臺后進行回調,這也符合韓國政壇斗爭一直以來的規(guī)律。

二是韓國國家戰(zhàn)略需要。

2021年7月2日,聯(lián)合國貿發(fā)會議在日內瓦召開,通過韓國地位變更案,正式認定韓國為發(fā)達國家。躋身發(fā)達國家行列后,韓國在對外戰(zhàn)略上開始追求更高的目標。尹錫悅上臺后提出要把韓國打造成為“全球樞紐國家”,提升存在感和影響力,而無論是成為G7的新成員還是加入“四方安全對話”(Quad),或是加入“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(xié)定”(CPTPP),這些都需要得到日本的認可和支持。

三是來自美國的壓力。

在中美競爭和俄烏戰(zhàn)爭的背景下,美國加強了對盟友歸邊的要求和掌控力。2022年5月23日,韓國以創(chuàng)始成員國的身份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(IPEF)。12月29日,韓國政府公布了韓國版印度太平洋戰(zhàn)略,提出將自由、民主主義、人權等價值作為地區(qū)秩序的根本,與共享這些價值的國家聯(lián)合,反對依靠力量改變現狀。這與美國的印太戰(zhàn)略一致。而作為美國在亞太的兩大重要盟友,韓日之間關系的改善,是美國一直大力推動的事情。之前兩國達成的慰安婦協(xié)議,就有美國大力拉攏斡旋的因素。

尹錫悅政府放下身段不計代價試圖改善對日關系的舉動,已經引發(fā)了韓國民意的強烈反彈,不過尹錫悅是一個不大在乎民意、傾向于一意孤行的政治人物,在國際格局變動的大背景下,他會繼續(xù)力推勞工索賠新方案,來達到改善對日關系的目的。

不過韓國總統(tǒng)不能連任,在缺乏民意支持的情況下,即使韓日兩國政府就強征勞工等歷史問題在當下能達成解決方案,也很可能被繼任者推翻。慰安婦協(xié)議就是明證。

網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0期 總第810期
出版時間:2024年10月21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