悲傷比歡喜容易得多

稿源:南方人物周刊 | 作者: 盧琳綿 日期: 2022-01-01

“一些研究文學的同儕說,悲觀的視角才是生活的謎底。我認為這只是自我放縱的胡言亂語。悲傷比歡喜容易得多。我認識一些秉持悲劇性生活觀的人,那是一種逃避的生活方式?!?/em>

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賴(1934-2021) 匈牙利,心理學家

10月20日,“心流之父”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賴去世,享年87歲。

1934年,米哈里出生在意大利阜姆港,22歲移民到美國,前往芝加哥大學就讀并獲得博士學位。在芝加哥大學任教30年后,轉入克萊蒙研究大學并在此成立了“生活質量研究中心”。2000年,他跟提出了“習得性無助”這一概念的美國心理學家馬丁·塞利格曼在雜志《美國心理學家》上發(fā)表了文章《積極心理學導論》,讓積極心理學這門新興心理學進入了更多人的視野。

作為積極心理學奠基人之一,米哈里關于“心流”概念的研究最為出名。他的《心流》《發(fā)現(xiàn)心流》《創(chuàng)造力》已成為世界級暢銷書,尤其是《心流》一書,自1990年出版以來,已經(jīng)被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。所謂“心流”,在米哈里看來,即最優(yōu)體驗。最優(yōu)體驗出現(xiàn)時,“一個人可以投入全部的注意力,以求實現(xiàn)目標;沒有失序現(xiàn)象需要整頓,自我也沒有受到任何威脅,不需要分心防衛(wèi)?!?/p>

乍聽頗有心靈雞湯的味道,很多人在閱讀米哈里的作品之前,都會先入為主地認為是偏向主觀經(jīng)驗的文風,實際上他做了非常扎實的實證調查。“心流”這個詞也是從十萬份的調查數(shù)據(jù)中凝練而來。米哈里為實驗對象配備了一個電子呼叫器,為期一周,每天不定時呼叫8次。被呼叫時,實驗對象記錄下當時的內心體驗。實驗發(fā)現(xiàn),他們大多采用這類字眼描述他們處于最優(yōu)體驗時的感覺:“好像漂浮起來”,“一股洪流帶領著我。”處于“心流”狀態(tài)時,人感覺不到時間,完成目標會感到充滿能量且滿足。

這被米哈里稱為“精神熵”的反面?!熬耢亍币彩恰缎牧鳌愤@本書提出的新概念。在物理學中,“熵”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,米哈里用它來度量內心的秩序。他認為,我們每天的精神運行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的熵,人際、工作、物品、財富等都會時不時地擾亂你。但幸福是內心井然有序的流動,一個長期處于“心流”狀態(tài)的人,要比一個處于混沌無序的人更容易感到幸福。在“工作之樂”一章中,米哈里還運用了庖丁解牛的例子,莊子表達的“技進于道”思想也與“心流”契合。

米哈里指出,人們普遍認為喜愛冒險活動的人有一種病態(tài)的需求??赡苁墙璐藦浹a童年的陰影,或是尋求刺激逃避生活的壓力。但是他發(fā)現(xiàn),冒險使人沉迷的,并非“追逐危險的病態(tài)悚栗”,而是“一種有辦法控制潛在危險的感覺”。受訪對象稱,“越來越完美的自我控制,會產生一種痛快的感覺……戰(zhàn)斗中對抗的不是自己,而是使意識失序的精神熵。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,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、集中注意力換來的”。

受到同樣偏見的職業(yè)可能還有作家、藝術家。米哈里一針見血地指出,“一些研究文學的同儕說,悲觀的視角才是生活的謎底。我認為這只是自我放縱的胡言亂語。悲傷比歡喜容易得多。我認識一些秉持悲劇性生活觀的人,那是一種逃避的生活方式?!鳖j廢、空虛、絕望并不是富于創(chuàng)造力的特征,正如模仿藝術家“放浪形骸”的外表是容易的,復刻懶散解放的性格是容易的,但真正使他們成為他們的,是多次忘我投入的、看不見的“心流體驗”。

網(wǎng)友評論

用戶名:
你的評論:

   
南方人物周刊 2024 第810期 總第810期
出版時間:2024年10月21日
 
?2004-2022 廣東南方數(shù)媒工場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版權所有
粵ICP備13019428號-3
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廣州大道中289號南方報業(yè)傳媒集團南方人物周刊雜志社
聯(lián)系:南方人物周刊新媒體部